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人为什么要热爱工作?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发布日期:2019-10-18 10:54:44       作者:鲁南制药集团       浏览:48.4万

导语

一个人每周至少要工作40个小时,平均一生工作35年,也就是说除了睡觉,占据你最多时间的就是——工作。但,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工作?除了赚钱,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热爱所从事的工作?


dam_7746.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工作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是赚钱的工具?还是获得自己想要生活的手段?很多人认为工作的意义无非是赚钱而已,把工作视为人生中的“必要之恶”,将工作和生活对立起来,认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抱着“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的态度,不是自己的工作绝不多干,加班的事情能避免就避免,六点钟下班,五点五十就开始收拾东西。 而与之相反,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身上有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办公室里最后一个走的总是他;常常喜欢去参加其他部门的营销会议,总喜欢“没事找事”;周末的时候也不肯老老实实歇着,看到什么值得学习的文章就会甩到工作群里……


我一直好奇他们那么拼命工作的源动力来自哪里?他们和我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干法》中,稻盛和夫将人分为三种类型:

1)不燃型: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人;

2)可燃型:点火就着的人;

3)自燃型:没人点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人。

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在同龄人中升职涨薪最快、成长进步最多的往往是第三种人——自燃型的人。


他们有极强的自主驱动力,长期处于学习区,他们不认为工作是一种任务,相反的是,他们认为工作很有意思,他们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而是在被人吩咐之前就自发去干。 当你在假装没看到工作群里的消息时,自燃型的人精力充沛到半夜都在群里积极出谋划策; 当你在极力推脱那些不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时,自燃型的人总爱多管闲事对其他人的工作“指手画脚”; 当你摆手摇头说自己“我不会”的时候,自燃型的人"傻"到揽活上身,一口一句“我来试试吧”。他们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更擅长工作,但他们身上往往散发着一种对工作的热情。


这种热情就像是《星际大战》中能够让人获得宇宙中巨大力量的“无限原石”一般,给他们的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自燃型的人,她是大四的实习生,也是同事口中的“小才女”。


为什么会这么称呼她呢?因为她不仅会设计、手绘、剪音频、还会写文案、排版、做运营、摄影……然而她并不是一开始样样都会的,因为我们公司的实习生不多,所以部门里的其他人都会私下里把自己的工作“甩”给她来做。


如果遇到不会做的,她不会说:“啊,这个我不会。”而是欣然接受说:“好呀,我没做过,不过可以试一下”。她的 qq 签名是“请尽情压榨我,让我成为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人吧!”而她也的确让人觉得“物超所值”——拿着实习生的薪资,做着好几个人的工作。 所以虽然实习不到一年,但她的成长速度极快,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很满足很快乐,这种状态让我这个老员工也感到强烈的危机感。


我开始怀疑,以前把赚钱当作工作的唯一目的的观念是不是错误的?如果工作的意义不是赚钱,那么我们努力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工作观呢? 对于这个问题,稻盛和夫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热爱你的工作,像谈恋爱一样迷恋你的工作。

1、热爱工作是一种投资

一个人每周至少要工作40个小时,而平均每个人的工作年限是35年,也就是说除了睡觉以外,占据你最多时间的是——工作。


在每天8个小时的时间里,怎么度过取决于你。


你是要浑浑噩噩度过一天中精力最充足的时间,还是集中精力解决一个个抛过来的难题磨练自己的技能,选择权在于你。记得之前和某公众号的负责人出来聊天,还没到就看见他在咖啡馆掏出一个笔记本电脑工作,他说自己走到哪里都会背个双肩包装着电脑,方便随时随地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他跟我讲过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大致意思是,其实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缺钱,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赚钱,那太对不起你的时间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工作不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你想,你每天就只有那么多时间,你用这些时间逛淘宝、聊微信,那么这些时间就是用来被消费的,过了就没了。


但你用这些时间去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技能,那么这些时间就是一种投资,给自己的未来增值。 就我刚开始说的那个实习生,每次接到做图的活的时候,她不是表现得“啊,又要加班了”的样子,而是“好开心啊,又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了”。


她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付出,相反,她认为这是一种得到,每天得以磨练自己的审美,不断修改图片直到自己满意,而自己也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当你开启投资的模式,工作也会给你更多的“复利”:工作能力的提升、其他同事的认可、成就感的爆棚。

2、热爱工作能提升你的心志

稻盛和夫曾说过:“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怎么讲呢? 他在《干法》中说了一个故事,他曾在一个电视节目访谈中听到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


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木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位70多岁的木匠,只有小学毕业,几十年只从事过这一项工作,虽然期间也有很多次想要辞职不干,但还是克服了种种劳苦,而这样的过程便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 朋友曾跟我说过一件事,她们公司某个项目出了问题,老板半夜在群里面发消息,问该怎么处理,结果其他同事都装作没看见,没有一个人回复。


最后我的朋友忍不住在群里回复了,立马接到老板打来的电话,老板接纳了我朋友提出的建议。


这事之后,凡事有重要的工作或出现严重的问题的时候,老板都会点名问她的意见。 而你会发现,当你不再“逃跑”,而是选择面对直视问题的时候,你的人格就得到了磨练,你逐渐从从一个喜欢逃避、厌恶麻烦、随意任性的人变成一个直接面对问题、有责任感、值得信任的成熟社会人。而这些,是工作能够带给你的,比赚钱更重要的东西。


dam_70824 (1).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3、热爱工作能够扭转局面

只有热爱工作的人,神迹才会将临。 这句话类似于吸引力法则,就是如果你一心扑在工作上,不管吃饭也好、睡觉也好,都在想着工作,那么那个困扰你很久的问题就可能在某个时刻得到启示。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讲了一件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段时间,他在工作中遇到了某个棘手的问题,研究如何让“镁橄榄石”成型,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有一天,他一边想着这个难题,一边走进实验室,突然被某个容器绊了一下,差点跌倒,一看脚下,鞋子上沾了松香树脂,正当他想要问谁把这玩意儿放在这里的时候,突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就是它!”,将松香树脂作为粘结剂完美解决了问题! 稻盛和夫认为:“只要热爱工作,只要抱着纯粹的动机、强烈的愿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感动上帝,获得天铸。”他把那一刻称为“神的启示”,但实际上,如果不是他全心全意想着工作,那么即便神迹降临了他也不会发现。 这种“神迹”无处不在: 高中的时候为了完成数学作业最后一道答题,冥思苦想,吃饭的时候突然有了解题思路;


一个广告文案深夜加班回到家,睡前刷微博看到一个消息,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金句;


一个策划熬了几个通宵为了出一个方案,但都觉得不满意,结果聊天的时候因为朋友说的一句话,于是得到了启发……你看,古往今来,被苹果砸过头的人应该不少,但被苹果砸到就能想出万有引力的人只有牛顿一个。 只有你全神贯注在工作上面,才会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对于从来不想着工作的人来说,即便有“苹果落下”,也依然无法领悟“神迹”。

4、热爱工作能获得幸福

稻盛和夫说过:“想要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有人会说,这句话是不是太神了一点?但如果你真正去实践它,你会发现这个道理再容易理解不过了。 张佳玮曾提到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一个例子,一对厨子,饭馆打烊后,在后厨自己给自己炒了盘菜,找点小酒,很惬意地饮食一番。 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 古往今来,人们的幸福很简单。 对于普通人来说,找一份喜欢的工作,下班后回到家,打开电视,把西瓜切半,用勺挖下最中间的一口,就是幸福。 那既然如此,天天待在家里吹空调吃西瓜不会更幸福吗? 我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每天吃吃喝喝的生活,在第一个星期的时候或许会觉得享受,但如果把这样的生活持续一个月、甚至半年,你会发现,你根本感觉不到快乐了。以前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周五晚上,刚刚结束了一周的工作,晚上还可以去影院看一部最新上映的电影。


但辞职以后,我发现,周五失去了它的意义,每一天对于我而言都是一样的,我不再感到期待和兴奋。因为幸福是一种对比,或者说是一种感受的落差。你感到温暖的时候,是因为外面下着雪;你觉得清爽的时候,因为刚刚大汗淋漓运动过;你觉得幸福的时候,是周五结束了一周的工作可以好好放松休息的时候。不可否认的是,工作能够给人带来意义感。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慢慢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


朋友去日本旅行的时候跟我说过一个故事,他们进到一家店里的时候,发现门外有一个老爷爷专门负责在客人出门的时候把客人脱下的鞋提过来,门外的鞋很多,但是这位老爷爷在客人出门之前,就能在很短的时间辨识出哪双是谁的。 即便是一份“提鞋”的工作,只要你认真努力去做,也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养成对工作的仪式感,不管什么工作,想要尽办法把它做好,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也能获得一个充实充满意义的人生。


文章来源:“大脑智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