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李兰娟院士:不必过度恐慌 临床救治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
发布日期:2020-01-27 18:42:46       作者:中国日报网       浏览:43.4万

1月26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依然引发广泛关注。虽然疫情带来一些焦虑,但是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启动了有关新型肺炎研究应急项目等消息依然提振着战胜病毒的信心。

目前,我们应该如何积极防护?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意义在哪里?1月26日,正在抗击疫情一线忙碌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参加一个会议的间隙,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今天浙江的通报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数有上升,公众可能会有恐慌情绪,您有没有相关提醒?

李兰娟:这个请大家不要恐慌,我们浙江的病人主要还是以输入性的为主,现在省委省政府已经采取了果断措施,对患者严格的隔离,对紧密接触者密切的追踪,所以整个社会还是安全的。还是要请大家牢记之前的一些提醒,比如如果有接触过武汉来的或者有发病的人员,要主动接受医学观察。大家出门要戴口罩,尽量少去人聚集的地方,勤洗手。特别是不熟悉的人,尽量避免聚会。

记者:上次采访您时您在北京参加科技部的会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会议情况?

李兰娟:这次会议强调了有关各方要加强疾病的研究、加快研究节奏。与会专家们介绍了各自目前的研究方向和进程,也制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下一步,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李兰娟:针对此次疫情,我们将从病原学、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救治,疫苗试剂等几方面开展研究。2013年,我们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症病人救治中积累的“四抗二平衡”方法和经验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四抗”总结起来就是“抗病毒治疗、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衰竭(MODS)、抗休克治疗、抗感染治疗”;抗病毒越早越好,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够减少危重症的发生。还有是病情进展中有休克,有低氧血症,尤其这次新冠状病毒,低氧血症发生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要及时给氧气,及时给呼吸支持。要监测有没有发生细胞因子风暴,要检测细胞因子。一旦有细胞因子风暴,可以用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来治疗。

病毒感染往往会导致继发感染,不能早期用抗生素,但后面要监测有没有继发细菌、真菌感染,一旦发生要根据药物敏感性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同时要“二平衡”,一是水电解质平衡,就是要补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一定的水分,维持好的生命体征。第二个是微生态的平衡,在病毒大量感染情况下,往往会引起肠道微生态紊乱,所以对这些病人还要补充消化道益生菌。气管插管病人,还要插鼻饲管,营养液从鼻子直接到肠道,让肠道中的细菌也能得到好的营养,不会微生态紊乱;同时补充益生菌制剂,减少细菌移位导致的继发感染。这套四抗二平衡是有效的方法。

记者:您所在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否也已将“四抗二平衡”的方法用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李兰娟:是的。这套方法目前已经在救治危急重症中显示出积极作用。

记者:今天,老百姓们都很关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新闻。请您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意义。

李兰娟:疫苗研发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有了疫苗后,就可以起到预防免疫的作用。目前,中国疾控中心,还有我们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已经成功分离病毒,并正在进行疫苗研究。我们也已经研发了试剂盒,希望能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过程中发挥作用。

158012192745680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