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2020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发布日期:2020-12-21 08:16:08       作者:鲁南制药集团       浏览:32.7万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一转眼,又到了年终岁尾,我们将迎来2020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至”有极致的意思,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冬藏之气至此而极。


自冬至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海报.gif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在这一天祭祖贺冬,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在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而饺子形如“耳朵”,人们觉得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南方人喜欢在冬至这天,阖家团聚、围炉夜坐,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其乐融融、团团圆圆。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养生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冬至来临,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饮食要注意均衡,注重温补。



★饮食宜补肾益气


冬季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能够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还可保护视力。不过,患有慢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病症的人要少吃黑豆,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冬至饮食养生还要注意不要吃太多油腻的食物,特别是老年人消化能力比较弱,最好是保持饮食的清淡,现代营养学的养生要求是最好做到“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预防疾病高发


>>>心脑血管疾病


温度下降,患心梗、心绞痛、中风、心肌梗死的病人就会增多,寒冷刺激会使人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血压不稳,引起急性并发病。


高血压患者冬天更要坚持服药,按时监测血压,有慢性病的老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如果连续几天都感觉乏力、头晕、胸部不适,最好及时就医。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冬天都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肺气肿或肺心病,寒冷刺激也容易诱发哮喘。


应按医嘱吃药,还要注意保暖,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另外,还可以通过打流感疫苗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


>>>流感


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是流感发病的主要人群,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而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得了流感后,容易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致死,尤其经历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对“流感”多了一丝惧怕,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远离“流感”很重要!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还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宋代诗人程垓所言:“玉律声中,又报新阳。只喜人间,一线添长。”


再寒冷的天气,也会有回暖的一天;再枯败的花草,也会有复苏的一天。


冬至冬至,幸福悄然而至。


熬过漫漫寒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挺过艰难困苦,终将等到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