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早上赶时间,不吃早饭就匆忙出门,不久便感到头晕、心慌、乏力,甚至晕倒在地……这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自我诊断——“低血糖而已,不要紧,吃颗糖就好。”
真的是这样吗?你知道低血糖是怎么造成的,有什么危害吗?那今天就和小南一起了解低血糖的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低血糖?
医学上的定义,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处于高水平,对低血糖更不耐受。所以,这个标准更高一些,糖尿病人血糖值≤3.9mmol/L(70mg/dL)时,即可被诊断为低血糖。
正常人在血糖水平降至60mg/dL(3.3mmol/L)左右时,就会有出冷汗、恶心、温热感、焦虑、颤抖、心悸以及有饥饿感等一系列症状。
当血糖降至50mg/dL(2.8 mmol/L)左右或以下时,大脑葡萄糖供应不足,会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引起头痛、视力模糊或复视、意识障碍、言语困难、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癫痫发作和深度昏迷。
低血糖的危害不亚于高血糖
(1) 低血糖刺激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性;
(2) 长期低血糖发作,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脑功能障碍;
(3) 低血糖后会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苏木杰反应),造成血糖波动。反复发生的血糖使糖尿病变得难以控制。
低血糖中出现意识朦胧,需要别人帮助,属于严重低血糖,是最危险的一种低血糖,如果没有及时救助,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如何抢救低血糖患者?
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往往选择吃饼干、馒头等来缓解症状,这不能说不对,但却不是最恰当的选择。
抢救低血糖要争分夺秒,因此,最好是选择那些升糖指数较高的食品,如糖块、糖水、果汁、蜂蜜等,这类食物吃进去以后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患者体吸收,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另外,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简单糖(如葡萄糖、蔗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馒头)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低血糖,需要就医治疗吗? 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不仅是要消除低血糖危害,更重要的是要纠正导致低血糖症的各种潜在原因。如果排除饮食和运动不当引起,就要考虑用药不当引起的低血糖。对于药物性低血糖,应及时调整相关药物。 如何预防低血糖频繁“光顾”? 1. 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2. 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3. 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 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空腹运动; ③酒精会导致低血糖,磺脲类药物能抑制乙醇代谢,应该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 调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尽量选择不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 5.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