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10%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0%,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则接近40%,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6%。女生抑郁程度略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抑郁程度高于独生子女。这再一次提醒我们,抑郁并非只是单纯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青少年心理疾病有哪些特点?
目前,青少年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抑郁情绪,但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可能只是某一阶段的情绪问题。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患心理疾病有3个特点:
1.更容易出现行为异常,如冲动;
2.情绪不稳定性更突出、因素更为混杂,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等;
3.情绪躯体化表现更明显,即孩子的异常情绪通过躯体不适表现出来,比如疼痛、乏力、食欲不好等。
青少年轻生背后,常见哪些原因?
青少年轻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周围环境、压力、与周围人的关系、突发事件、家族史等。
临床上常说,轻生会表现为“三无症状”:
无望:没有希望的感觉;
无用:他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能扭转局面,出现转机;
无尽:患者会认为这一境况今后会持续这样,永无尽止。
“三无症状”中只要出现一个,尤其是“无望”,就容易让一个人出现轻生念头。
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症?
1.短期、一过性的抑郁情绪:
青少年时期是情绪非常丰富的时期,也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的时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抑郁”“忧虑”“伤心”等情绪是很常见的,也是正常的。但通常这些情绪都不会持续很久,不会带来行为和功能显著和持久的改变,也几乎不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
2.抑郁症:
情绪低落(可能表现为悲伤、不高兴、爱发脾气)或者兴趣下降、快感缺失,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且持续时长超过了两周的时间。那么家长就需要格外注意,孩子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与之前的行为有所不同
经常觉得厌倦和无聊,对之前感兴趣的事情丧失兴趣;对他人的行为更加敏感、产生极大的反应;忽然开始从事高风险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突然把头发剪得很短、突然把珍惜的东西送给别人、衣服灰暗、活动减少、自我评价低等。
●社会功能出现退化
不去学校,考试分数大幅度降低;学习效率变低,注意力不能集中,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功课;放弃以前建立的友谊和社交活动,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转向网络世界等。
●身体机能出现退化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者睡眠过多;体重或食欲的显著增加或减少;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等。
●出现无意义感或不恰当的内疚感
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将事情糟糕的结果过多归责于自己等。
●出现自杀的念头
有的孩子会直接说“我觉着活着没意思”“没有我会更好”,说的时候可能会伴有低落情绪;有的会拐弯抹角,比如跟家长讨论生死的问题。内心觉得自己死了可能会更好;反复出现自杀的想法甚至有具体的自杀计划。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症?
1.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抑郁症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干预。药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药物改变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的水平,心理咨询则是通过心理层面帮助儿童青少年学会如何调节情绪以及应对客观困难。
2.情绪上,尽量保持平稳
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肯定会有焦虑、难过的情绪,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家长的情绪如果不加以调节,可能就会传递给孩子。所以,家长也要调整好情绪,心态放平和,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才能为孩子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3.沟通上,多倾听、多理解、少说教
避免批评孩子因抑郁症而产生的一些负面行为、情绪或态度,不要总是使用命令的语气。多倾听,多做出理解的表达,但是不要刻意鼓励。如果可能,在开放、平等的对话中,可以尝试讨论孩子抑郁症的症状,并给予适当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们明白,他/她并不是孤单的、是被关心的。
4.态度上,接纳孩子,也包容自己
孩子得了抑郁症,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是自己的过错,变得愧疚、自责。关于抑郁症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因此,不要怪罪自己,更不要怪罪孩子,学习心理健康、抑郁症相关的知识,积极接纳孩子、接纳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5.行为上,鼓励孩子尝试运动、社交,多陪伴
可以鼓励孩子经常出门散步或适量做些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情愿,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或者亲自陪伴孩子进行,避免强迫、威胁的态度。另外,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和同学、朋友一起聊天、吃饭等。
不论是现在的小孩,还是曾经是小孩的你,或许都曾有过不甚明媚的痛苦经历,甚至是抑郁的倾向。小南想说,悲伤时的情绪像水草,沉浸其中只会越陷越深。跨过负面情绪的河流,对面的阳光依旧美好灿烂。